最近,日本做的一份调查显示,全球销量最大的20家纯电动汽车企业当中,有12家是中国企业,其中第1名是特斯拉,第2名是上汽集团,第3名是大众汽车,第4名就是比亚迪,除此之外长城汽车、广汽Aion、吉利汽车、奇瑞、小鹏、长安、蔚来、东风、合众、威马都进入了榜单。 只是让日本人感到意外的是,日本的汽车三巨头丰田、本田和日产,排在了20名开外,其中本田排在第27名,丰田排在28名,销量分别是1.5万辆和1.4万辆。换句话来说,日本的纯电汽车在全球市场几乎没有存在感。 重要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并出口总量高达31万辆,第一大出口对象成了欧洲,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改变全球以欧美日韩所主导的汽车市场,发挥中国在新能源产业的优势。 然而,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却有一条链条,死死的攥在了外资企业的手里,却没能被国内所掌控,那么这一条链就是车规级芯片的供应链。 常规的燃油车,所需要的芯片的数量可能在几十个到上百个,但是在如今的新能源汽车时代,一辆汽车的芯片需求量可达到500个,甚至有的可超过1000个,这也就是导致全球芯片短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来临,车规级芯片出现了爆发式的需求。 当前国内市场,车规级芯片的自研率仅10%,90%依赖于向发达国家进口,根据统计全球汽车半导体销售额当中,来自中国企业的销售额不足3%,其余日本占25%,美国占30%,欧洲占37%,汽车芯片的前十大供应商掌握了全球车规级芯片80%的市场份额。 他们分别是恩智浦、瑞萨电子、英菲灵、意法半导体、博世,德州仪器、安森美、罗姆半导体、东芝、亚德诺。这其中没有一家是中国企业。 换言之,当前中国正在大刀阔斧推进新能源汽车,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一旦在车规级芯片产业链上再次遇到卡脖子问题,可能会让中国在新能源产业上的布局很快一败涂地。 尤其是今年全球依然处于紧张的车规级芯片供应短缺当中,哪怕是大众、沃尔沃、福特、通用、丰田和本田等企业都在面临这一难题。 一个车规级芯片的价格是多少呢? 在没有发生芯片短缺之前,一个车规级的芯片只有几十块钱,甚至二三十都可以买到,二三十块钱的一个芯片,这么便宜的东西难道我们中国人做不出来吗? 从技术原理上来说,汽车芯片并不是特单价别复杂,但是问题在于,汽车芯片对于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非常高,同时在专利、设计、生产乃至制造设备都有很高的技术壁垒,同时外资企业又跟国内汽车大厂建立了深度的合作关系,换句话来说汽车品牌厂商不会轻易更换车规级芯片供应商,原因在于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面临巨大的召回成本以及品牌影响损失,过去丰田汽车多次召回就是因为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存在问题。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车库及芯片的价格一般比较低,不如消费级芯片的利润高,换句话来说,投资大,利润低,竞争还激烈,市场进入门槛高,所以对于中国新兴车规级芯片创业企业来说,这个市场并不友好,毕竟车规级芯片的供应链是全球性的供应链,从设计到生产制造可能涉及到多个国家和企业,要想打通所有环节,难度之高,可能会让国内大部分企业选择卖身或倒闭。 那么当前中国的车规级芯片发展状况如何呢? 可以肯定的是国内的车规级芯片的产业链并不完整,首先在硅晶圆、光罩和光刻胶,这三个半导体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其次在设计软件EDA仿真软件方面,也是被美国企业所把持,一旦美国限制中国企业不得使用这个软件,就等于让中国的车规级芯片产业彻底停摆了。 第三就是我国在车规级芯片的测试方面,能力还比较欠缺,没有建立标准体系以及测试体系,同时我国企业对于国际认证也不太熟悉,在这方面取得国内外企业认可需要花费不少时间, 所以,中国在推行新能源汽车,降低石油依赖方面,我们还有很多的环节需要打通,降低了石油依赖,也有可能对美国页岩油产业产生了冲击,是否会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卡脖子,也会是很多企业的担忧,因此我国在车规级芯片领域,仍然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
东方网记者王佳妮4月26日报道:4月25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
封面新闻记者张越熙4月25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