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玛总部落户! 静海聚链升级 构筑产业核心竞争力 今年以来,静海区充分利用市场核心竞争优势,加速实行“链”中创新、“链”上招商、“链”式发展,推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领域链主企业加快步伐,努力打造招商营商优商的“静海模式”,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每一个产业环节。在这样的发展势头下,爱玛集团总部大厦及技术研发中心项目落地静海。 从一片“空地”到车企总部 走进爱玛科技集团总部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对建筑地基进行整理施工,车辆往来、设备轰鸣,一派火热的繁忙景象。附近的项目展板上,标示着工期安排和项目情况,周边是爱玛、富士达等知名车企厂房。 路过的车企员工们说,这里前些日子还是停车的闲置空地,后来有施工队进场,才知道要建成总部大楼。大家并没有太意外,这里的人都明白,科技含量更高的产品是下一轮市场竞争的“押宝地”,静海车企都在朝着科技研发领域加大投入。 在位于静海的高新产业园里,汇聚了15家知名整车企业,以及八方电气、唐泽制动等72家优质零部件企业,年产量常年占全市三分之一,在如此庞大的体量下,车企并不是简单的“某产品”代工,而是有核心技术、自主品牌的“静海智造”。 科技创新持续升级的“爱玛”品牌 “现在,静海车企出品的1辆车里,有至少上百项创新研发,科技在产业效益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高新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旭坦言,不光是产品远销海外,更重要的是品牌国际知名度正在打开,这是所有人最想看到的一点。 爱玛科技集团作为电动自行车领域重点企业,在全国有包括天津在内的9大制造基地,总部选址静海,无疑是“深思熟虑”后的“最优之选”。 爱玛科技集团总部项目建设地块,是一块因其他项目停工而闲置的区域,在得知他们建设总部的想法后,静海一边向企业争取项目落地,一边尽快盘活土地资源,全程跟进办好各项建设服务。 随着全市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深入推进,静海持续聚焦“三新”、抓实“三量”,向市规资部门争取支持,充分借助全市产业用地高质量规划利用和助企纾困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有关政策,逐一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成功盘活闲置土地。 杨旭在园区工作多年,深知爱玛科技集团总部的落地,很可能带来全国车企发展成果的新一轮汇集,他和专项团队人员倒排了时间表,将各个流程的完成时限责任到人,再分头开展工作。 此前,在静海区委、区政府的推动下,高新产业园运行体制进行了一轮深化改革,改革的目标是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经济。 如今,园区各项机制持续完善,朝着现代化园区建设管理迈进,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推进“全心全意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工作机制,采用“肩上有责、干事有为”的责任机制。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中,爱玛科技集团总部项目的各项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改革带来的发展活力,体现在了每一个项目上,我们从细节着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加快爱玛科技集团总部建设,让园区未来更具活力,为静海产业链的整体升级提质带来更多机遇。”杨旭说。 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发展 在高新产业园,到处是充满艺术感的知名车企Logo和现代感满满的厂房,细心观察,每条路的名字也都有各自的含义,爱玛路、科技路、天宇路……一条条以企业命名的道路,串联起产品走向全球的“必经之路”。 “服务拼的是细心和恒心,让企业和员工在静海有回家的感觉,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到静海投资兴业。”静海区政务服务办党组书记、主任田琴表示,针对爱玛科技集团总部项目,优化营商环境指挥部全程跟踪服务,不让企业多跑一次腿、多费一点心。 项目建成后,爱玛科技集团将充分发挥技术研发中心的关键作用,从全国抽调近1000名顶尖人才,组成研发班底,就意味着不少员工要离开家乡,奔赴静海。 如何让全国英才愿意一起建设静海? 对此,静海优化营商环境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多次开展调研,了解一线员工诉求,区级部门联合爱玛科技集团管理层召开专题会议,在人才引入、资金支持、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研究制定支持举措,有效解决企业难题,完成了项目落地的“关键一环”。 此前,静海区制定出台了《天津市静海区加快聚集高层次人才实施意见》,有关部门将根据该意见内容,针对爱玛集团不同层次人才,根据个人经济贡献增量给予激励,调动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同时,按照静海优化营商环境“三级包联”制度,区级领导专盯爱玛科技集团总部项目进度,针对项目建设各环节采取提前介入、全程代办的“保姆式”服务。投用后,也将持续提供优质政务服务。 “落地一个优质项目,很可能打开一座城市产业发展的未来。”采访中,静海区投资促进局负责人赵宏宇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了静海经济发展的思想共识,也体现了爱玛科技集团总部落户静海的意义。 爱玛科技集团总部项目投用后,将带动高新产业园内34家配套企业12类零部件产品升级换代,进一步加大电机、控制器、蓄电池、充电器等4大主要核心部件的自主技术研发,真正实现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在静海“小循环不出园,大循环不出区”。 在静海,“两轮车”不仅是一系列产业项目,更发展成一种车文化,正在衍生新的经济业态。仅2023年,静海举办大型自行车相关赛事4场,吸引近万人到静海,拉动消费800多万元,各种与车相关的展览展会也在发挥着不俗的社会经济价值。 静海接连举办环团泊湖主题自行车赛事 “从起步到今天的‘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之都’,在静海将近30年的发展中,链主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赵宏宇表示,接下来,静海将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的推动下,继续在挖潜、引新上下功夫,重点引进培育更多优势领军企业,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从制造基地到“品牌出海” 走进静海车企,发现不少企业都有了自己的展厅,甚至有专门的自行车赛道,有的突出休闲风、有的是运动风,却都默契地搭配上了中英文双语的展板,向到访客户展示自家的产品。 各大展会上的静海品牌 近两年,静海车企在各大国际展会上频频亮相,海外市场份额也逐步提升,一边创造更多技术研发成果,一边做大品牌价值,让“品质+品牌”成为进军国际高端市场的“双手斧”。其中,优贝童车就在国外网购平台销量榜连续占据首位。 从爱玛厂区出发,乘车10分钟左右就到了优贝(天津)自行车有限公司厂区,一路上看到的都是耳熟能详的车企品牌。最近,在上海国际自行车展览会上,优贝童车与首次进军中国市场的奥地利自行车品牌悟姆(Woom)正式签约,成为独家总代理,共同开拓中国市场。 优贝将在品牌、销售等环节,作为悟姆(Woom)在中国的唯一合作伙伴,成立优贝沃米商贸(北京)有限公司。这次国际合作的重点,仍是针对技术创新,悟姆(Woom)作为欧洲高端童车品牌,90%的零件都是针对儿童研发,在瑞士、西班牙、法国、美国等30多个国家进行产业布局,也将提升静海车企的国际知名度。“这是一家能引起内心共鸣的企业”,悟姆(Woom)首席执行官Paul对静海车企的发展大加赞扬。 静海优质产品远销海内外 针对海外市场的拓展,静海区商务局联合海关、园区等部门,组织艾暾、富士达、捷安特、旭峰等自行车企业,开展跨境电商政策培训会,对海关监管政策进行详细解读,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定制式帮扶措施,推广跨境电商出口B2B新通关模式,指导企业用足用好“便捷通关、优先查验”海关配套政策。 “静海助力企业打通更广阔的海外销售渠道,用好各项惠企政策和精细服务,壮大优势企业发展,做好企业‘出海’的后盾,让更多静海品牌‘圈粉’海外市场。”静海区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康学知说。 聚焦“三新”、抓实“三量”,静海将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通过深化招商体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开展经济发展实训等方式,把“新质”的要求渗透到各个战线、每个环节,推进产业加速焕新,大力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产业发展质效。 来源:静海融媒 |
广州两大世界500强企业联手,4月25日,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田野于建平上海报道“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