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口碑因素,中国卡车目前还不能完全覆盖俄罗斯所需的所有车型。中国出口到俄罗斯的卡车还是以轻卡和自卸车为主。像俄罗斯北部极寒地区所需的极地车型(比如卡玛兹Arktika),中国卡车厂商很少涉足。 (卡玛兹Arktika) 最后除开中国卡车,俄罗斯用户也并非全无选择,印度塔塔和土耳其BMC旗下都有性能不错的高端卡车(当然他们背后都离不开欧美技术的支持,在安全供货这块肯定比不了中国卡车)。其次通过一定手段进口二手欧美卡车也是一个可行的选项。 中国卡车该怎么做? 从当年中国卡车填补伊朗市场空缺的案例来看,修炼内功是首要任务。在技术和品质不达标的情况下,其它都是徒劳。中国卡车近些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进步,但仍旧不够优秀,至少在人家俄罗斯眼里是如此。好在这几年中国乘用车在俄罗斯开始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汽车的整体形象,这对中国卡车而言是个重大利好。中国卡车不用跟别人学,就先跟中国乘用车学就好。什么提升售后、做好营销、做好本土化改造等等都给它整上。总之一句话到了人家俄罗斯的地界,就要“深耕俄罗斯市场”,赚快钱、以次充好这种LOW操作不能再有。 我一直觉得以中国卡车如今的品质,不应该在俄罗斯享有如此低的评价。咱们是不是可以改改思路,不要老抱着“高性价比”这个招牌不放,事实证明这块招牌是把双刃剑。试试投放前面提到的解放J7、陕汽X6000等有实力的车型去冲一冲更高的市场。 最后提一嘴,今天俄罗斯所面对的困境并不是完全没有概率发生在咱们头上,看看开头提到的那些整车或者零部件品牌。合作与自主发展不可偏废,否则后患无穷。 文/坚持向前 |
本报记者 赵毅 上海报道 “商用车体系应该参照乘用车的发
汽车及零部件等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是十堰加快冲刺经济总